新华财经北京8月17日电(记者王文博、实习生万晶晶)作为我国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简称“特殊区域”)之一,综合保税区(简称“综保区”)又迎来了综合改革方案。8月16日,在海关总署发布会上,记者获悉,海关总署日前印发了《推动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推出23条改革举措,为我国更高水平开放进行制度创新探索。
“我国的特殊区域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历经30余年的发展,以综保区为代表的特殊区域从无到有,由小变大,逐渐发展成为引领开放型经济建设的重要平台。”在发布会上,海关总署自贸区和特定区域发展司司长陈振冲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各类特殊区域171个,其中综保区161个,分布在全国的31个省区市。
(资料图片)
综保区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到底承担怎样的角色?陈振冲给出一组数字,2022年,以综保区为主体的特殊区域进出口值8.4万亿元,同比增长7.4%,占同期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9.9%,以不到十万分之五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近五分之一的外贸进出口值。
记者在各地综保区的采访中也看到,作为连接国内外市场的重要枢纽,区内的贸易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推着货车不断往返的拣货员、转动不停的传送带、一个个从流水线上滑过的包裹,正在熟练地打包装车的工作人员……每一天,南沙综保区内的跨境电商出口仓库都是一片繁忙景象。在首创“跨境电商出口退货监管新模式”的基础上,发挥综保区政策功能优势,南沙海关推出“特殊区域跨境电商出口集拼”模式,推动中国制造商品“卖全球”。据估算,应用“特殊区域跨境电商出口集拼模式”后,南沙综保区内试点企业每年可以降低综合物流成本约5000万元。
不仅跨境电商,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企业产生了维修、检测、研发等附加值更高的新业态需求。8月,走进苏州工业园区的碧迪快速诊断产品(苏州)有限公司二级生物实验室,科研人员正为新款生物医药制剂产品的研发而忙碌着。“在南京海关指导和帮助下,我们保税研发业务得以快速见效,不仅通关时效缩短、资金更优惠,创新产品的研发进度也将大幅提前。”公司物料部经理周静说,今年1至7月,公司进口保税研发料件总额同比增长294%。
贸易投资的便利化进一步增强了综保区的集聚效应。如今,综保区等特殊区域正在承接越来越多的国际产业分工,吸引了一大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拉动力强的制造业巨头入驻。同时带动国内投资、辐射周边经济,促进配套产业快速发展,发挥区内区外联动、产业集聚发展的效应。
“比如,重庆西永综保区7.5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汇聚了惠普、华硕等多家笔记本电脑生产商,带动1000余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全球每生产4台笔记本电脑,就有1台出自西永综保区。”陈振冲说。
这些制度创新成果还在从综保区走向全国。据介绍,特殊区域作为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的重要载体,截至目前已先后探索推出“四自一简”“先进区、后报关”“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等多项监管创新制度,并在全国复制推广,发挥了制度创新“试验田”作用。
新的发展阶段,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对综保区等开放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成为综保区接下来的改革重点。陈振冲介绍,为将综保区建设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海关经过深入调查摸底,反复研究论证,围绕政策供给、功能拓展、手续简化、流程优化、制度健全5个方面,研究提出一揽子改革举措。其中,海关职责内的23条改革举措即上述《方案》已经正式印发,另有涉及外部委的10余条改革举措正在积极会商,在达成一致后另行出台。
其中,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综保区正在由原来的“两头在外”为主,转变为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并重的经济功能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为此,《方案》提出了调整优化综保区检验检疫作业模式和作业流程,推动更好融入国内大循环;简化区内设备解除监管出区手续,实施卡口分类分级管理,增强企业获得感;对进出综保区的货物实施差异化风险防控模式,实现顺势监管、高效监管等改革举措。
另外,面对建设贸易强国、推进贸易创新发展等新需求,《方案》提出推动动态调整保税维修产品目录,解决维修目录范围较窄、调整机制响应不及时的问题;支持跨关区保税展示交易,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支持建设研发创新、服务贸易等特色型综保区的改革方向。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教授竺彩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综合保税区作为我国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引领贸易创新发展方面始终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
她进一步分析,目前,我国综保区的主要功能正在从传统的保税加工制造向保税维修、保税研发等领域转型,体现了综保区正在引领我国对外贸易主要模式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型,有利于推动我国企业转型升级。
展望未来,竺彩华认为,《方案》的出台和系列改革举措的陆续落地,有利于各地充分利用综保区的政策功能和业态,不断创新海关监管模式,加强科技赋能,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发展符合本地特色和优势的外向型产业和经济业态,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做出贡献。
编辑:石莉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