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8月15日!
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
“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的具体实践,有利于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大众化传播。”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副省长、农工党江西省委会主委史可表示。
(资料图)
△空中俯瞰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无人机照片)。记者 徐昱 摄
湖州之行带来的启发
2019年,史可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将“两山论”提出日即每年8月15日设为国家“生态文明日”的建议。
史可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五位一体”高度,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越来越受到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但与此相对应的是,当时我国生态文明宣传规模不大、力度不足,缺乏稳定、持续、有影响力的宣传推广。”
一次在浙江调研期间,史可了解到,湖州通过塑造“湖州生态文明日”的节日仪式感,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渗透到百姓日常生产生活中,汇聚起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全民力量。
“湖州之行给了我很多启发。为此,2019年,我提出‘在国家层面设立生态文明日,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全民信仰’的建议,目的就在于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坚持全国一盘棋、全民一条心、拧成一股绳,进一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积极构建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大格局。”史可介绍说。
2019年到2023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绿色发展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底色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化治理成为生态环境的坚实保障,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成为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应该说,设立‘全国生态日’水到渠成。”史可表示。
△空中俯瞰位于德清县的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5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
设立“全国生态日”不仅是一种标志,更是一种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在湖州市安吉县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在史可看来,“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将8月15日设为‘全国生态日’,能够充分体现首创性、标志性、独特性”。
史可进一步提炼了三个“意味”:这意味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14亿多人民群众的共同理念;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将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更美的中国、更好的环境将成为我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鲜明底色。
史可认为,“全国生态日”的设立不仅是一种标志,更是一种动力,将增强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自觉性和行动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行动的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对于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推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史可从四个层面进一步阐释:从政策层面,“全国生态日”可以成为国家推广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宣传手段。从社会层面,可以提高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常态化,增强群众生态意识,从而引导全社会逐步形成从践行生态文明的“这一天”到“每一天”的良好风尚。从发展层面,可以“全国生态日”为契机,明确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目标方向,加快推广我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理念,着力扩大我国绿色市场规模和绿色经济增长点,加速推动我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从教育层面,“全国生态日”可成为普及环保知识和加强环保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江源国家公园风光。发
借助“全国生态日”提升生态文明宣传水平
史可表示,“全国生态日”作为我国首个生态方面的重要纪念日,应积极发挥其标志性、独特性宣传作用,让公众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来。
史可建议,一是围绕年度主题开展系列品牌会议、高峰论坛,通过专家解读、学者讨论、互动交流等形式提高全社会对“全国生态日”独特性的认知和了解。二是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开展特色活动,如设立生态文明推广大使、开展最美古村评选活动等。三是针对不同群体制定相关宣传计划,适当延长宣传活动时间,形成全民参与、人人践行的良好氛围。四是广泛利用影视作品、新媒体平台,通过制作生态文明主题的影视作品和短视频,强化宣传产品视听效果,增强“全国生态日”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传播力。
▌来源:人民论坛网